聯系我們
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專職副理事長赴義烏走訪調研拉鏈產業
日期:2019/05/07 點擊:1187 次
4月22日,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專職副理事長孟凡波赴浙江義烏對當地拉鏈行業進行走訪調研,深入企業溝通交流,了解產業發展情況。據悉,2005年,義烏市被中國五金制品行業協會授予義烏市“中國拉鏈產業基地”稱號,2009、2013年,義烏市“中國拉鏈產業基地”先后兩次通過了中國五金制品協會組織的專家組的復評驗收。
微信圖片_20190430095900.jpg
此次調研工作,孟凡波對義烏華大壓鑄洪宇拉鏈有限公司、義烏市洋民拉鏈有限公司、義烏市華靈拉鏈有限公司、義烏市天倫拉鏈配件有限公司、義烏市祥興拉鏈有限公司、義烏市達威拉鏈有限公司、義烏市志群拉鏈有限公司、澳升拉鏈(義烏)有限公司8家特色企業進行走訪交流。
烏華大壓鑄洪宇拉鏈有限公司創辦于1992年,經過十多年的辛勤耕耘,已發展成為一家集五金壓鑄,拉鏈制造于一體的集團化拉鏈企業??偨浝砗樾l兵介紹到;自92年從拉頭壓鑄創始,以“不斷超越,銳意進取”的精神,逐步完善產業配套。
洪衛兵是一位熱心于技術研究的企業家,生產車間里有一間單獨的房間是他的辦公室,專門用于各項技術的研發。此外,在交流過程中,洪衛兵并表示,為了能夠潛心研究技術,確保產品質量,將企業停產5年用于各項設備的改進和技術的研發。歷經5年的時間,如今的洪宇拉鏈通過在洪衛兵的研究成果下,實力大幅進步,發展飛速。
義烏市洋民拉鏈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的企業,是國內拉鏈行業實力發展潛力較強的企業??偨浝碇煅竺袷且晃?0后的年輕企業家,酷愛越野,熱衷冒險的性格賦予了他更多勇于拼搏的精神。交流過程中,他說道;目前洋民拉鏈主要以中低端市場為主,義烏拉鏈產業整體在進行改革,信心也在不斷的提升,洋民拉鏈也在針對自身特色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對于義烏拉鏈產業的未來前景,我很有信心。
義烏市華靈拉鏈有限公司創辦于1990年,投資6000余萬元,是一家專業從事拉鏈研究開發、生產的企業。作為一名60多歲的企業家,董事長洪罕靈神采奕奕,精神矍鑠,充滿著干勁與激情。作為一家發展時間較長的企業,華靈拉鏈無論是在技術儲備還是生產設備方面均具有很強的實力。與此同時,董事長洪罕靈沉穩發展的同時也在與時俱進,順應新形勢下的市場發展需求。關于企業二代接班的問題,華靈拉鏈的過程十分順利,兄弟二人已經可以勝任各自做負責的職責,他們也在用新一代企業家的思想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和激情。
義烏市天倫拉鏈配件有限公司創立于2006年,致力于拉頭、左右插(方塊插銷)及其他拉鏈配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偨浝硖K道軍是一位來自于安徽的70后年輕企業家,在談到創業之路時,蘇道軍表示:作為一名在義烏創業的安徽人,在創業之初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適,但在當地行業協會以及眾多兄弟企業的關心和支持下,很快的融入了當地的市場,與當地企業建立聯系,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與此同時,為了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企業購進多款拉鏈測試儀器設備建立了天倫檢測室,并且為客戶建立專門的檔案室,保留各種客戶在洽談合作過程中用到的資料,以備日后需要的時候使用。、
微信圖片_201904300959001.jpg
本次所走訪交流的企業家主要以70后為主,義烏市祥興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毅、義烏市達威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巧平、義烏市志群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志群表示均為70后的年輕企業家。
澳升拉鏈(義烏)有限公司占地面積20000多平方米,是一家外商獨資的生產型企業,現有拉鏈原材料織帶車間、染色車間、拉鏈條裝生產車間、PP織帶車間四個生產部門,已經形成科學、有序的一條龍生產服務。澳升拉鏈是現任義烏市拉鏈行業協會會長單位,董事長樓旭峰任職現任義烏市拉鏈行業協會會長。樓旭峰在交流過程中表示,企業多年來形成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切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發展戰略,堅持技術進步,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確保了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發展。
在聽取企業介紹后,孟凡波表示:義烏拉鏈產業通過不斷地轉型升級,近年來保持了良好的發展趨勢。“以廠為家”是本次走訪過程中十分普遍的現象,企業家踏實肯干,企業也在逐步轉變過去低價競爭的發展觀念,而是通過技術進步,設備升級的方式在確保質量的同時降低成本,獲得更好的產品競爭力和影響力。此外,企業也要注重自身特色的發展,避免同質化生產,大企業做強做大,小企業做精做細,形成完善的產業鏈配套,深挖市場需求,加強創新研發,打造義烏拉鏈全新的品牌形象。
“年輕”是本次走訪過程中對義烏拉鏈感受最深的印象,70、80后的企業家逐步成熟,面對新的經濟形勢,他們擁有更充沛的精力,更前衛的想法,更現代的理念,在他們的身上,看到了義烏人敢于拼搏,勇于進取的奮斗精神,同時也感受到了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對于義烏拉鏈的未來,他們充滿著信心,也對自己充滿著自信。義烏拉鏈如同一艘航行中的大船,50后的企業家坐鎮大局,60后的企業家掌握方向,70、80后的企業家則逐漸成為主力軍,推波助瀾,勇往直前,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共同發展格局。